7月18日上午,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敖汉旗公安局惠州派出所三楼会议室与当地团委领导举行了座谈会。
会议伊始,当地领导对远道而来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寄予了深深的期望。吕部长向大家简单介绍了敖汉旗的基本情况。他提到,敖汉旗人杰地灵,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境内拥有“河沿文化”、“红山文化”等四处文化遗址,同时拥有丰富的矿产和农作物资源,又被授予“金色敖汉”、“中国小米之乡”等称号。
接着任书记向队员们介绍了敖汉旗的三张特色名片,即:“人文敖汉”、“金色敖汉”、“绿色敖汉”。在介绍团委助力扶贫攻坚工作时,他强调团委从三方面开展了工作,即“教育扶贫”、“公益扶贫”、“生产扶贫”。其中,“教育扶贫”服务对象是青少年,通过搭建扶贫平台,利用帮助资金,以及与北京海淀区结成帮扶单位,让青少年切实感受到扶贫工作带来的好处。“公益扶贫”则通过构建“青春点亮微心愿”的平台来实现贫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小心愿。任书记强调,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能让贫困生从物质上得到满足,更能从精神上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支持,从而种下希望的种子,将来可以更好地回报社会。而“生产扶贫”则是通过青年就业典型的培养和树立,鼓励青年创业,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此外,每年组织电商培训班来带动敖汉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接着由惠州派出所教导员宫德兴同志向队员们简单介绍了惠州派出所的警员和设施等基本情况。由惠州社区中队长齐腾起向社会实践队员们介绍了扶贫过程中调解纠纷的工作理念以及“三加三”、“144”等多种先进的调解方法。
我院柴志虹老师简单介绍了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并说明本次是带着学习的态度来敖汉旗,向同学们展示真正的基层工作,将来积极投身于基层工作。在接下来的自由提问环节中,针对王帅同学提出的问题:“如何在农村提高农民关于精准扶贫的思想认识和宣传相关政策?”任书记这样回答到:“我们的目标是扶贫先扶志,发展教育,改变思想导向,形成脱贫的思想导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任书记都一一做了简洁幽默的回答,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并对“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本次座谈会,气氛热烈,收获颇丰,不仅让社会实践成员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懂得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而且也加深了成员们对扶贫工作的了解,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展现了农大学子的优良学风和良好素养。
7月18日上午,在敖汉旗团委书记任伟军、惠州派出所教导员宫德兴、团委宣传部部长吕航、金厂沟梁镇团委书记张德华的带领下,能源院“助力精准扶贫,共建减贫之路”实践团队来到敖汉旗史前博物馆进行参观,感受博大精深的敖汉文化,感受八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辉煌灿烂,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更深入地了解敖汉居民的生活,以此为基点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廉政文化。
敖汉旗史前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10月,其前身为敖汉旗文物事业管理所,2004年9月迁至现馆址。现馆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藏品之多、文物品类之全、品级之高,居全国县级博物馆之首,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筑面积最大的县级博物馆之一。现拥有5千余件文物藏品,有400余件文物珍品,其中的一部分为国宝级文物。
展厅分为三层,队员们首先来到“辽河源文化的文明曙光”展厅,工作人员通过一副制作精良的沙盘模型进行讲解,沙盘中的灯光变化使沙盘模型中的静物达到静态美与动态美结合,如山丘、盆地、矿产资源等通过照明,将当地地形地貌向实践队员展现,使大家对敖汉旗的地貌地形和考古文化的发源地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工作人员就“小河溪文化”、“兴安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四大史前文明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工作人员带领大家来到“画笔下的大辽风情”辽墓壁画专题展厅,队员们通过对“鸟兽花卉篇”、“文体娱乐篇”、“春狩秋猎篇”、“饮食起居篇”、“仪仗侍卫篇”、“出行归来篇”六大主题壁画的观赏,充分了解到数千年前敖汉旗史前居民的生活习惯。
接着,队员们来到“马背上的帝国风云”文物精品展厅,通过工作人员对马球等文物精品的讲解,队员们充分感受到了敖汉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第四个展厅——“五千年文明的见证”红山文化专题展厅。工作人员提及,在195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亲自命名这一文化为“红山文化”。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田野考古调查深入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理论的发展,红山文化研究就已进入多学科领域。
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博物馆展区的珍贵文物,认真聆听了赤峰市敖汉旗的历史发展,从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看到了敖汉独具魅力的灿烂文化。
此次参观让队员们走出了课堂,在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敖汉文化的悠久历史。